前沿拓展:脸部倾斜怎么矫正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60万名面瘫患者产生,每一万人中大概就有50人发病。该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负面影响。
大多数患者一旦发病,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因为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很容易打击患者的自尊心。
另外,不要以为该病只会出现在老年人身上,其实它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任何人群,男女老少均会出现。所以,日常做好防护很重要!
吹空调能吹出面瘫?据光明网报道,一长沙22岁小伙,在一周前,发现自己的面部越来越僵硬,像被贴了胶布一样,面部活动不自如。且照镜子时,发现嘴角出现的不对称,到医院检查竟被诊断为面瘫。在经过医生的详细问诊之后,才知道原来该小伙儿的面瘫是由于长期吹空调导致的!
为何吹个空调,就得了面瘫呢?
面瘫是在中医学中属于“口眼歪斜”、“风邪中络”、“口癖”的范畴。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医学家对面瘫就有了一定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由于人体内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遇到邪风、寒风、冷风的侵袭,面部神经受到刺激,造成局部气血淤阻,经脉不通,因而发病为面瘫。
现代医学中,面瘫相当于面神经炎,是由于感受风寒或病毒感染及自主神经紊乱等引起的,出现面部表情瘫痪的症状。

可见,面瘫的产生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与外部环境有关,更与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有关。其中关联大的就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如果生活中过度疲劳,长期熬夜,缺乏锻炼,人体的免疫力会不断下降。人体的免疫力过低,体内正气会出现亏虚,人就容易体虚。身体虚弱,对外部寒风邪风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无法经受外部环境的“风吹雨淋”,没有正气护体,就容易出现面瘫。
因此,对于免疫力低下、身体虚弱的人群来说,长时间对着空调吹并不是明智之举。
面瘫不一定是中风,别搞混了近几年面瘫患者数量有所增加,中风的患病人群也在不断扩大。大部分人出现面部肌肉僵硬、口角不对称、嘴角向一侧歪斜时,第一反应是:自己中风了!甚至担忧自己明天是不是就半身不遂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想法,是因为生活中,很多人并不明白面瘫和中风之间有什么区别。
首先,面瘫与中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面瘫又是面神经麻痹,属于面神经性疾病。中风又被称为脑卒中,属于脑血管疾病,两者所属不同的科室。

其次,临床上对两者的诊断方式也存在差别。临床上对中风的诊断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影像学检查,比如头部的CT、核磁共振。而在诊断面瘫时,往往是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后,两种疾病患者的表现症状有所区别。面瘫患者的症状除了面部僵硬,口角不对称之外,还会伴有眼部闭合不全,饮食时口水下流,咀嚼时易咬腮帮,风吹过时容易流泪等。
中风患者会出现面瘫,但是其除具有面瘫症之外,还伴有下肢瘫痪、肢体麻木、活动不协调等症状。而面瘫患者则不会出现这些症状。
因此,面瘫不一定是中风,而中风患者会出现面瘫。
艾灸法调节面瘫,了解一下中医在调节过程中讲究辩证调节,每位面瘫患者的症状和病情程度不一样,在调节的过程中,采用的调节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中医在调节面瘫时常常采用3种甚至3种以上的调节方法,讲究综合疗法。其中艾灸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调节方式,通常与针灸配合调节。
艾灸就是将艾绒或其他药物,放在患者疼痛处进行灼烧、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帮助患者温通脉络、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起到调节面瘫的作用。除此之外,艾灸不仅有助于调节疾病,还具有防病保健、养生美容的作用。
因此,虽然面瘫给人们的生活和容貌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但是,通过有的调节方式,患者是可以“恢复原貌”的。
预防面瘫,这些少不了面瘫与人体的体质、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在生活中,如何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有预防面瘫的发生,变得尤为重要。如何让面瘫远离我们的生活,做到以下几点有必要。
避免受凉
冷风或冷水刺激是引发面瘫的常见致病因素。日常生活中,在大量运动出汗、或是从事体力劳动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同时,在饮酒、洗澡后也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冷风对人的头部、面部的侵袭。晚上睡觉,记得适当调高空调的温度,防止冷风侵袭。

穴位按摩
人体的每一个穴位其实对应着每种疾病,穴位按摩是预防面瘫的佳方式。首先,让身体放松,紧闭双眼,伸出双手食指指腹,同时按揉耳垂后耳根的翳风穴,力度要适中,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自按揉20次。
之后,以同样的而按揉方式,按揉四白穴,其在人体瞳孔垂直下的1寸地方。后,按揉风池穴,该穴位在颈部两侧发际线凹陷处。

注意适当休息
生活中良好的作息习惯对预防疾病很重要。早睡早期,每天7~8小时的睡眠,能促进人体机能的恢复,补充人体精力。少玩手机、少看电视,避免各种精神刺激,防止过度疲劳。适当让自己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并保持情绪稳定。
多泡脚
天天泡脚有利于全身的血液循环,帮助人体驱赶风寒。人的双脚有很多的穴位和经络,分别对应人的五脏六腑,对预防疾病有一定的帮助,且天天泡脚是一种十分健康和养生的习惯。
延伸——中风患者,该如何调节?首先,中风的患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症状选用不同的方剂进行调节。风痰阻络证,可以选用化痰通络汤;风火上扰证,推荐天麻钩藤饮等。
以风痰阻络证为例,患者往往突然出现的偏身麻木、口舌发生歪斜、说话不利索、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可伴有大量黏痰。
而化痰通络汤以化痰逐瘀、祛风通络为治法,能够很好地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该方剂主要由茯苓、半夏、生白术、天麻、天南星、天竺黄、丹参、香附、大黄、三七等组成,其中,半夏和香附为君药合用,所谓君药也就是针对患者的病情起到主要调节作用的药物。
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香附则负责调理脾胃之气,使脾胃功能顺畅,两者合用增强燥湿化痰之力,体现治痰先理气,气顺则痰消之意。

其次,中风的患者可以接受针灸调节,尤其是因缺血而导致的中风。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之所以发生,和肝肾阴阳失调、气血逆转、脑脉痹阻不同有关。因此,遵循“调和气血,疏通经脉”的原则,采 用针灸疗法对调节该病有优势。
再者,对于半身不遂的中风患者来说,推拿也很不错。比如:患者采取俯卧位(即趴在诊疗床上),可以选取天宗、膈俞、肝俞、承扶、委中、承山、昆仑等穴位,都对中风患者有益处。

当然,中风的患者可以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调节,取两种调节方法的长处,能够进一步提高调节果。
比如: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抗栓果不佳,或者是患者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中药调节可以补充其不足。
西医改良脑循环的药物有限,而中药大部分活血化瘀药物均具有改良脑循环的作用,脑梗死的恢复期是中医调节的优势,不论是选择方剂或者是针灸疗法等均能很好的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文章后不论任何疾病,在调节的时候应该做到“体病”和“心病”双管齐下,在调节疾病本身的基础上,也不能忽视患者心理的疏导。
面瘫不仅引起机体障碍,影响人的容貌,还会使患者受到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困扰。所以,生活中的预防不可忽视。纠正生活习惯不论在预防还是调节的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再者需要将面瘫和中风区分开来,不同的疾病对应不同的调节方法,由于中风患者可以表现为面瘫症状,这也就要求我们要着手其他的症状以及辅助检查。总之,患者出现不适症状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具体怎样调节要谨遵医嘱哦~
拓展知识:脸部倾斜怎么矫正
引起脸歪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有以下七点:
1肌源性
1)偏侧咀嚼
长期单侧咀嚼,导致偏侧咀嚼肌比较强壮,肌肉肌丝增生增大,不咀嚼的一侧肌肉相对萎缩,就会显的一侧大,一侧小,特别是咬肌附着点下颌角处肥大;
2)一侧翼外肌功能亢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症(TMD s)的一种类型,主要由于一侧翼外肌功能亢进,牵拉一侧下颌骨向健侧移位,导致颜面的下部(下巴)歪向健侧,多伴有张口关节弹响;
3)咀嚼肌痉挛
TMDs的一种类型,一侧咀嚼肌痉挛时,患侧髁突不能正常向前滑动,导致下颌歪向咀嚼肌痉挛的一侧,在张口受限伴下巴歪向患侧;
4)一侧关节囊或(和)韧带松弛
TMDs的一种类型,一侧关节囊或(和)韧带松弛时,一侧髁突向前或侧方滑动过多(过动),一般张口度正常或过大,在张闭口时下巴歪向健侧。
2关节源性
主要是关节盘可复性或不可复性前移,导致下颌运动轨迹异常,表现为张闭口时下巴歪向患侧,多伴有关节区的疼痛,关节绞锁,张口受限等。
3骨结构异常
1)髁突严重磨损
关节炎等引起一侧髁突严重磨损时,则一侧髁突相对健侧抬高,从而导致脸会歪向髁突相对抬高的一侧;
2)下颌骨折
一部分下颌隐匿性骨折的患者,往往当时没有被发现,之后骨折畸形愈合则导致的脸歪。
3)髁突发育异常
临床中常见到一些髁突发育异常的,多表现为一侧髁突发育较小或肥大,导致下颌运动时歪向较小的一侧,或直接表现一侧脸大一侧小,看上去脸歪了。
4牙源性
很多盆友如果有牙列不齐,存在有一侧牙齿开颌时,则一侧后磨牙可以咬住,一侧则不能,此时表现为开颌一侧颜面较大,看上去脸是歪的。
5脊柱源性
斜颈或脊柱侧弯时导致人体左右力学平衡被打破,颜面部则表现为一侧脸会代偿性倾斜向另一侧。
6神经源性
主要为面神经麻痹(面瘫)或外伤损伤面神经导致口眼歪斜。
7血管源性
主要是脑出血或脑梗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后遗症引起的口眼歪斜。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