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微针有几种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新研究表明,手术后6-7周进行微针调节改良瘢痕果显著
瘢痕是手术后令人烦恼的后遗症,术后留疤如何有消除?微针,也被称为微创经皮胶原诱导,已经证明了对慢性痤疮瘢痕的显著改良。
然而,没有证据表明微针在急性伤口愈合过程中调节术后瘢痕是否有。近日,一项发表在《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上的研究,通过在手术后早期进行微针调节,探究微针早期调节术后瘢痕的有性和性。微针早期应用对术后瘢痕果如何?其他手术留疤如何祛疤?且听小编慢慢道来。
新研究解读:早期微针,除疤利器

图1 文献截图
一项发表在《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上的研究为验证微针早期调节术后瘢痕的果[1],纳入25名因各种整形/皮肤手术而产生手术瘢痕的女性,如良性病变切除、面部拉皮或腹部拉皮手术。
每个患者都接受了3次微针调节,第一次调节在术后6周和16周进行。第2次和第3次调节分别于第一次调节后4周和8周进行。
3种调节后及后2个月随访时,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范围0-13,得分越低表明外观越好)、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范围6-60,得分越低表明外观越好)和整体美容改良量表对瘢痕进行评估。

图 2 微针调节前后VSS和POSAS评分变化(图源参考文献)
根据3种不同的标准化评估,在微针注射后,患者的瘢痕外观有显著改良。例如,在POSAS中,平均得分从微针注射前的23.7下降到随访时的11.7(后一次调节后2个月)(p<0.001);在VSS中显示,平均得分由调节前的7下降至随访时的3.1(p<0.001)。

图 3 微针早期(术后6-7周)及晚期(术后13-16周)调节POSAS评分变化(图源参考文献)
研究人员还比较了术后6-7周(早期)开始微针调节和术后13-16周(晚期)开始调节的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早期微针调节组的外观改良更好,术后6-7周组POSAS(16.8±1.6下降到8.1±0.7)优于术后13-16周组(26.1±4.2下降到14.2±2.3)(p<0.04)。
改良瘢痕的“范式转变”
该研究在胶原形成高峰的增殖后期/成熟早期和胶原开始减少的手术后4-5周,进行微针调节从而增加血小板衍生、成纤维细胞和转化α和β的局部释放,从而改良了瘢痕外观,且很少有副作用或并发症。
通常情况下,微针或其他改良手术瘢痕外观的调节被推迟到瘢痕完全成熟后,即术后6-12个月。研究人员在愈合过程的早期阶段使用微针,重新激活愈合通路,达到了更好改良瘢痕外观的果。
“虽然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评估这一发现,但它肯定代表了瘢痕管理的一个重大范式转变,”该研究作者总结道,“有兴趣大化瘢痕管理的患者和外科医生可以选择在不良瘢痕发展之前进行早期微针干预,作为一种预防性护理。”
手术和瘢痕,一对难兄难弟
自外科手术开始以来,瘢痕也随之出现,如何除疤一直是研究领域热度不减的主题。在愈合过程中影响瘢痕形成的因素众多,并且多项研究表明在外科手术和痤疮瘢痕上使用点阵激光果良好。
瘢痕的形成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炎症、增生、成熟重塑。伤口愈合科学表明,干预改良瘢痕的生物活性时间是在瘢痕的增殖后期到早期成熟阶段。一直以来,医生建议在炎症和增生阶段进行保守调节。
在此之后,改良瘢痕的调节需在瘢痕完全成熟后实行,即至少1年后,并依赖于使用瘢痕膏、按摩、避免日晒等祛疤,方法较为有限,此时的调节或许已经错过了祛疤的佳时间。
微针调节,你了解多少?
微针是一种非手术技术,在很多情况下已被用于改良皮肤的外观的调节手段,如慢性痤疮瘢痕。在皮肤麻醉后,利用微针滚轮上的许多细小针头,刺激皮肤,在很短时间内微针可以形成大量的微细孔道。
微针也被称为“微创经皮胶原蛋白诱导”,已有研究表明,微针穿透网状层,激活和刺激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并诱导血管生成。

图 4 左:面部拉皮微针调节前 右:3次微针调节后(图源参考文献)

图 5 左:肱骨成形术微针调节前 右:3次微针调节后(图源参考文献)
手术后留疤怎么办?接住这篇除疤手册
手术瘢痕一般有如下几种:
1. 浅表性瘢痕
是由于皮肤黏膜的轻微创伤或浅表感染所造成的,颜色偏白色或皮肤颜色,表面稍粗糙,质地柔软,如果不涉及到美观的问题,一般不需要特殊调节。
2. 增生性瘢痕
主要是手术切口引起的不规则创面,手术瘢痕处纤维结缔组织异常增生,呈现增生性瘢痕,多与患者术后的护理或是患者自身体质有关。这种瘢痕一般不超出原有损伤的范围,但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韧。
3. 瘢痕疙瘩
本质上它是一种良性的皮肤肿瘤。瘢痕疙瘩的凸出皮肤表面,颜色红而发亮,表面光滑、皮肤紧绷,常见扩张的毛细血管;超出原有创伤部位向外伸出,呈蟹足状;质地韧甚至硬、弹性差。好发部位为前胸、后背、耳垂、关节部位。
4. 萎缩性瘢痕
亦称“凹陷性瘢痕”,由于损伤累及皮肤全层以及皮下脂肪所致。
调节方式,因型而异
目前的瘢痕的调节方法包括瘢痕表面加压、外用硅酮类药物、局部注射药物、激光、手术切除等方法。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时期的手术瘢痕,其调节方式也有所差别。
如果还处于手术后的早期阶段,瘢痕可以通过硅胶片或压迫调节进行改良。另外,如果持续发红,可以用脉冲染料激光封闭血管,也可以通过剥脱性点阵激光改良瘢痕质地和柔软度。还要注意的是,个别时候,为防止瘢痕拉宽,张力较大的手术伤口可以早期使用皮肤减张器。
手术后远期导致的萎缩性瘢痕,此时外用的抗瘢痕药物(比如祛疤膏、硅胶片)均没有的果,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剥脱性点阵激光改良,如影响外观,可以考虑手术切除重建。
对于瘢痕疙瘩,的调节方法是瘢痕内注射药物,药物种类可以是糖皮质激素、氟尿嘧啶或肉毒毒素。另外,瘢痕疙瘩也能手术调节,特别在瘢痕局部感染情况下,手术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手术调节后必须联合其他的手段预防,比如持续局部加压、注射或放疗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联合调节瘢痕疙瘩有良好的疗,可以加强调节果,降低复发率[2]。
总的来说,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瘢痕,调节通常需要多种手段联合应用,专业可靠的调节可以让瘢痕早期得到有干预,有助于更快改良瘢痕的外观和症状。
总结
通常情况下,微针或其他改良手术瘢痕外观的调节被推迟到瘢痕完全成熟后,即术后6-12个月。
然而,与将调节推迟到瘢痕完全愈合的标准建议相反,新的研究表明在愈合的增殖后期/早期成熟阶段进行的微针调节可以显著改良瘢痕的外观。
这一结果代表着瘢痕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转变,但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充分验证。
参考文献:
[1] Claytor, R. Brannon M.D.; Sheck, Casey Gene D.O.; Chopra, Vinod M.D.. Microneedling Outcomes in Early Postsurgical Scars.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September 2022 - Volume 150 - Issue 3 - p 557e-561e
[2] Garg S, Dahiya N, Gupta S. Surgical scar revision: an overview. J Cutan Aesthet Surg. 2014; 7(1): 3-13.
本文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本文作者:周之慈
本文审核:唐教清
责任编辑:香菜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更多皮肤科临床知识,哪里学?
你想看的,医生站App都有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