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皮肤敏感可以吗
干性来自皮肤、油性皮肤可以,但是必须在皮肤屏障健康的情况下,同时对酸敏感的人也不要用!
号称可以去黑头、去闭口、祛痘……“”近几年逐渐成为护肤新潮流。
8月11日,药监局官方网站发布文章《科学认识“”美容》,强调“调节”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小红书搜索“”,出现大量在家的笔记攻略。
“”果越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大
8月14日,南都记者在小红书以“”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关笔记超22万篇;而在抖音APP上,仅#话题的视频播放量就超11亿次。不少爱美网友表示,由于操作便捷,自己也经常在家。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平台上仍存在大量博主教授在家的攻略指南。

小红书上关于的笔记超22万篇。

抖音# 相关视频播放量超11亿次。
网红,真的能祛痘、收毛孔、去黑头、抗衰老吗?文章指出,“”是目前很流行的美容词汇。所谓的“”其实是一种化学换肤术,又称化学剥脱术,是将化学制剂涂在皮肤表面,导致皮肤可控的损伤后促进新的皮肤再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皮肤科主任吴良才补充道,对于油脂过度分泌、角质堆积等因素造成的闭口、白头、黑头等皮肤问题,有很好的改良果。
“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皮肤炎症较重、患有痤疮伴敏感肌肤、瘢痕体质和孕妇应避免进行果酸焕肤美容。”吴良才提醒,对于自行在家的爱美人士,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同时注意频次不宜过高,每周不超过3次;且停留时间不宜过长,要逐渐给皮肤建立耐受,后注意保湿和修复。
文章指出,化学制剂的种类、浓度、在皮肤上的停留时间,都可影响换肤的深度。依据化学换肤的作用深度不同,可以分为浅层换肤、中层换肤、深层换肤。换肤作用的深度越深,果也越,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也更大。
“”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如红斑、肿胀、刺痛、灼热
文章指出,较高浓度的酸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和破坏作用。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停留时间的延长,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随之上升。
调节过程中可能出现暂时性红斑、肿胀、刺痛、灼热等不适,术后可能出现结痂、色素沉着等。另外少见的有灼伤、糜烂、渗出、色素异常、反应性痤疮、粟丘疹、毛细血管扩张、接触性荨麻疹、瘢痕等。
在医疗机构进行“”调节时,专业人员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和方案,并可科学观察和判断调节中的皮肤的反应进程,在必要时给予干预或适时终止,以尽量减少或减轻皮肤的不良反应。
“调节”中使用的“酸”不是化妆品文章强调,“调节”需在具有医疗资质的医院或诊所,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其所使用的“酸”并不是化妆品。
目前,“调节”中使用的“酸”种类很多,有些“酸”是不能用于化妆品的,例如:维A酸、三氯醋酸等。为达到一定的调节果,“”时“酸”的浓度一般相对较高。医疗机构皮肤科常见的“祛痘”为例:调节时果酸常用的浓度为20%、35%、50%和70%,水杨酸常用的浓度为20%-30%。

小红书上# 话题视频播放量高达13万+
化妆品中的“酸”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
在化妆品中也可以添加某些“酸”,例如:果酸、水杨酸等,但有着严格的使用限制和技术要求。
化妆品中α-羟基酸及其盐类和酯类(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果酸)的含量不得超过6.0%,产品pH值不得低于3.5,一定情况下还需在标签上标明“与防晒化妆品同时使用”。
化妆品中水杨酸的含量不得超过3.0%,除香波外,不得用于三岁以下儿童使用的产品中,同时在标签上标明“含水杨酸,三岁以下儿童勿用”等。
可见,化妆品中“酸”的允许使用浓度相对较低。化妆品是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不具有医疗作用。部分化妆品能够实现一定的清洁、去角质等功,但与“调节”有着本质区别。化妆品禁止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避免使用“换肤”等不当宣称,防止误导消费者。
采写:南都记者 杨丽云
爱美无罪,医美有责
如果您在求美路上遇到黑医美
欢迎联系《爱美研究所》
现开启医美乱象线索征集
↓扫码或邮箱报料↓
报料邮箱:906350675@qq.com
拓展知识:皮肤敏感可以吗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