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拓展:种植牙牙冠掉了正常吗
可以来我院解决,矫正材料掉了好是要重新加上去的,他是医生根据您的矫正情况添加上去的,如果掉了,势必会影响矫正进度和果。 建议您去您的主治医院重新加上矫正材料,跟上矫正进度
要闻一览
1、疫苗巨头业绩暴跌近99%!发生了什么?(详见重点详读)。
2、两颗牙4.8万!种植牙背后乱象曝光:虚假宣传成常态,处处藏猫腻。(详见重点详读)。
3、突发!医保飞检查出大问题:超医保支付限定、过度检查、重复收费,中纪委发布通报。(详见重点详读)。
4、9家药企被通报,暂停销售,立案调查!(详见重点详读)。
5、多家药企公布半年度业绩,东宝生物表现为亮眼!(详见重点详读)。
6、新一轮药品集采影响开始显现,“国产胰岛素”甘李药业上市以来首亏2亿。
7、200多家中概股或面临退市威胁,包括百济神州、再鼎医药、科兴生物等。(详见重点详读)。
8、罕见病药市场或逼近400亿!18个产品剑指2022国谈。(详见重点详读)。
9、龙骨价格暴涨!水洗货210-240元之间,因资源逐年减少,后续行情仍会走高。
10、「耗占比」和「检占比」不搞了!四川省卫健委:「每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卫生材料费」和「医学检验检查收入占比」指标均不再纳入考核范围。
重点详读
1、疫苗巨头业绩暴跌近99%!发生了什么?疫苗巨头康希诺公告,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223.8万元,同比下降98.69%。公告称,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6.3亿元,同比减少6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23.8万元,同比减少98.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76.9万元,同比由盈转亏;基本每股收益0.0495元。
公告称,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238千元,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56,769千元,主要系报告期内新冠疫苗接种率增长放缓,疫苗需求减少,疫苗产品价格调整及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跌价所致。
从单季度来看,康希诺上半年的业绩下滑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91.82%;归母净利润亏损1.09亿元,由盈转亏,去年同期为盈利9.51亿元。
此外,康希诺称,公司未来在研管线配套的生产线及在研管线产品研发仍需保持金额较大的投入。如果公司研发项目进展或产品上市后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公司仍将可能出现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
2、种植牙背后乱象曝光:虚假宣传成常态,处处藏猫腻。“知道种牙贵,但没想到那么贵,两颗牙花了快5万元。”来自上海的袁女士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因为自己左上方两颗牙齿出现问题,今年2月她来到一家口腔诊所,经检查确认牙根无法修复,医生建议她选择种植牙手术。在医院收费标准上,袁女士看到种植一颗牙便宜的也要1万元。思考再三后,袁女士选择了瑞士ITI种植体,每颗牙需1.2万元。
“医生介绍,这款种植体在硬度、耐腐蚀性上更好,如果选择便宜的种植牙,过段时间后种植体可能会坏掉或者脱落,到时候又要花钱和遭罪。”终,算上植骨费用等,袁女士的两颗种植牙花了4.8万元。
牙科疾病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而种植牙费用昂贵是困扰广大民众的一个共性问题。这个民生问题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8月18日,医疗保障局公布《关于开展口腔种植医疗服务收费和耗材价格专项治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开始整治种植牙市场“看病贵”及相关乱象的信号。
种植牙手术火爆,源于缺牙问题严重。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青少年中,缺牙率大约为25%;在中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约为36%;在老年人群体中,86%存在牙缺失。
2020年底,来自广东深圳的林女士在某口腔诊所进行了种植牙手术。林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她选择这家诊所,就是因为看中了该诊所终身质保的广告。没想到才过去一年,林女士的种植牙牙冠就出现了质量问题,当她去找诊所解决问题时,却被告知其所种植的牙齿并非终身质保,终身质保只针对种植体。“种植体”和“种植牙”一字之差,让林女士有种被忽悠的感觉。另外,前后两名医生对林女士牙冠为何会崩裂给出的解释也不一样:一位医生说是其合牙长太长导致种植牙容易崩裂,但该问题林女士在诊所调节时从未被提及;另一位医生说该种植牙位置没调整好才发生了崩裂。“如果不是因为听信诊所的话,我也不会选择比一般种植牙更贵的带‘终身质保’的种植牙,这是诊所在误导消费者。”林女士说。另外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类似的虚假宣传广告还有很多,几乎已成常态。
为何种植牙市场乱象如此之多?在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看来,种植牙被归为牙齿修复,属于美容范围,而美容行业是医疗商业化比较发达的领域,定价自由度大,而信息不对等、分解收费等让收费过程中的猫腻增多,并且种植体以次充好后查证有一定难度。种植牙价格的调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在《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有网友评论称“期待种植牙大幅降价”。
3、突发!医保飞检查出大问题,中纪委发布通报。8月29日,中纪委官网发布《医保飞行检查发现超医保支付限定、过度检查、重复收费集体“把脉”找问题》一文,详细描述了医保飞行检查组进驻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检查内容。
文章提到,昆医大二院存在超医保支付限定、过度检查、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等问题。医保飞检组发现:昆医大二院1100余名参保人员办理出院后,第二天又因同一种疾病重新办理入院,疑似存在分解住院的现象。“龙珠软膏”、“银杏叶片”、“碳酸钙D3”等门诊使用的药品,这家医院却给住院患者使用,并进行医保结算。
另外,在翻阅300多份病例之后,检查组发现“同种异体骨”的手术用量与账单数量不符,存在出入,涉及疑似违规金额3740元。这些公开披露的信息表明:医保飞检组查得细。
4、9家药企被通报,暂停销售,立案调查!近日,药监局发布通告,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 6 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郑州瑞龙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 9 家企业生产的紫草等 20 批次药品不符合规定。《通告》中,对上述不符合规定药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要求相关企业和单位采取暂停销售使用、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对不符合规定原因开展调查并切实进行整改。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相关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对上述企业和单位存在的涉嫌违法行为立案调查,并按规定公开查处结果。
5、多家药企公布半年度业绩,东宝生物表现为亮眼。8月29日,深交所7家上市医药公司集体发布了2022年半年度公告,分别是泰林生物、兴齐眼药、东宝制药、东北生物、东北制药、可孚医疗、奥康赛、奥园美谷。整体来看多数呈增长趋势,其中东宝生物表现为亮眼,净利润同比增长667.73%;而降幅大则为奥园美谷,其净利润降幅高达256.28%。
以下为各家药企披露详情:(1)泰林生物:净利润3129.88万元,同比增长13.18% ;(2)兴齐眼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长50.53%;(3)东北制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86.46%;(4)东宝生物:实现净利润5797.49万元,同比增长667.73%;(5)可孚医疗: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0亿元,同比下降39.60%;(6)奥赛康: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9.60万元,同比下降95.25%;(7)奥园美谷: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834万元,同比减少256.28%。
6、200多家中概股或面临退市威胁,包括百济神州、科兴生物等。大约 200 多家中国公司,包括生物制药公司百济神州、和黄医药、再鼎医药、天境生物、科兴生物、亘喜生物、天演药业和燃石医学,因违反了一项针对美国上市公司的新法律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选中进行审查。这部名为《外国公司问责法案》于 2020 年 12 月生,它规定,外国公司三年不能满足 PCAOB 对审计师检查的要求,相关证券将不能在美国进行交易,被要求强制退市。
法案另有披露要求,外国公司要证明自己不是外国政府所有或控股。由于中国现行法律禁止审计师交出这些记录。但中国证监会8月26日宣布: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将于近期启动相关合作事项。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 Gary Gensler 表示:“我们第一次收到来自中国的如此详细和具体的承诺,允许 PCAOB 进行检查”。
7、罕见病药市场或逼近400亿!18个产品剑指2022国谈。在临床用药需求推动下,罕见病药物市场持续升温。有业内专业机构指出,中国罕见病药物市场于2016年及2020年分别占罕见病市场的0.4%及1%,预计2025年我国罕见病药市场规模将达到64亿美金(即时汇率换算,约合438亿元)。
米内网数据显示,医保已纳入53个罕见病药,其中不乏人免疫球蛋白、瑞舒伐他汀、依折麦布等2021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规模超10亿元的大品种。9月将至,2022版国谈渐行渐近,18个罕见病药已蓄势待发,终医保准入情况如何,年底有望见分晓。


拓展知识:种植牙牙冠掉了正常吗
还有整形疑惑?想了解更多整形医院价格信息?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与整形顾问一对一沟通,免费为您提供医院对比、医生对比、价格对比等服务喔~!